在中山市五金冲压厂时,残品(即冲压过程中产生的废料或不良品)的种类及调节方式需结合工艺特点与质量控制要求进行系统管理,具体如下:
一、残品种类及成因
1.冲压废料
-定义:单一冲切工序中脱离产品的部分,形状与下模刀口一致(如圆形、方形废料)。
-危害:面积大,易堵塞模具或划伤产品表面,需及时清理。
-成因:排料设计不当、模具间隙过大或过小、材料流动不均。
2.冲压废屑
-定义:非整体废料,如毛刺、细丝等,通常由材料边缘脱落或冲切不彻底产生。
-危害:导致产品表面擦伤、刮痕,影响外观及装配精度。
-成因:模具刃口磨损、间隙不合理、材料硬度过高。
3.冲压废粉
-定义:冲头与材料摩擦产生的微细粉屑,初期肉眼难辨,积累后呈黑色或灰色附着物。
-危害:污染模具,加剧磨损,降低产品表面质量。
-成因:冲头或入子表面粗糙、润滑不足、材料含杂质。
二、调节方式与解决方案
1. 冲压废料调节
排料设计优化
-将简单冲切形状(如方形)改为复杂形状(如梯形、燕尾形),增加废料摩擦力,防止反弹或真空吸料。
-示例:中山市某五金厂通过调整排料工艺,使废料下落效率提升30%,模具堵塞率降低50%。
模具间隙调整
-方法:使用垫片法、涂层法或切纸法准确调整凸模与凹模间隙,确保均匀性。
-标准:间隙值通常为材料厚度的5%-10%,具体需根据材料硬度及厚度确定。
-案例:某厂通过镀铜法调整间隙,使废料断裂面光亮带占比从40%提升至70%,毛刺高度减少0.1mm。
冲头结构改进
-将冲头磨成单边或双边斜面,降低材料反弹力及真空面积。
-在圆形冲头中央磨凸台,或对切离边做台阶处理,引导废料向下变形。
2. 冲压废屑调节
刃口维护
-定期刃磨模具,保持刃口锋利度(圆角半径≤0.1mm),减少材料撕裂。
-采用专用刃磨机或平面磨床,控制单次磨削量≤0.013mm,避免过热退火。
润滑管理
-对冷轧钢板等无锈材料,在导套、刀体与导套接触面等部位涂抹轻机油,减少摩擦。
-对有锈垢材料,需每月分解清洗模具,去除污垢后再组装。
材料控制
-选用表面平整、无翘曲的材料,避免加工过程中因材料变形导致废屑产生。
-对极薄材料(厚度≤0.1mm),采用无直身下模入子设计,并通过顶针加金刚粉增加摩擦力。
3. 冲压废粉调节
表面处理
-对冲头或入子表面进行抛光或镀层处理,降低粗糙度(Ra≤0.8μm),减少摩擦产粉。
-示例:某厂通过电火花硬化处理模具刃口,使废粉产生量减少60%。
吹气装置安装
-在冲头加装吹气孔,与冲床联动控制吹气时间,适用于薄材料(厚度≤0.5mm)。
-在下模垫板设置吹气槽,利用负压吸走废粉,保持模具清洁。
外吸力系统
-在模座下增加辅助板,将落料孔连接至工业吸料器,通过负压持续吸除废粉。
-案例:中山市某厂采用此方法后,模具寿命延长20%,产品不良率降低15%。
三、持续改进与预防措施
建立残品分析机制
-定期统计残品类型及比例,分析成因(如模具磨损、参数偏差),制定针对性改进方案。
-示例:通过SPC(统计过程控制)监控废料率,当波动超过±5%时启动预警。
员工培训与考核
-对操作人员进行模具维护、参数调整及残品识别培训,确保规范作业。
-将残品率纳入绩效考核,激励员工主动优化工艺。
引入智能检测设备
-安装视觉检测系统,实时监测产品表面质量,自动标记残品并反馈至生产系统。
-案例:某厂引入AI检测后,残品漏检率从5%降至0.2%,生产效率提升12%。 http://www.zssxwj.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