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企业库b2b平台网站   [请登陆]  [免费注册]
小程序  
APP  
微信公众号  
手机版  
 [ 免责声明 ]     [ 举报 ]
客服电话:13631151688
企业库首页>资讯
行业
超级猎聘人才网 广告

通信电源系统防雷保护方式及等级划分

作者:深圳市华强伟业电源技术有限公司 来源:power 发布时间:2025-09-01 浏览:1
通信电源系统防雷保护方式及等级划分

在通信领域,电源系统的稳定运行至关重要,而雷电是威胁通信电源系统安全的一大隐患。合理的防雷保护措施能有效降低雷电对通信电源系统的损害,保障通信网络的畅通。下面将详细介绍通信电源系统不同等级的防雷保护方式。

通信电源系统防雷保护方式及等级划分

一、防雷保护等级概述

通信电源系统的防雷保护通常分为三个等级,即直击雷防护、第一级防雷保护、第二级防雷保护和第三级防雷保护,不同等级针对不同的雷电危害和防护需求,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


二、直击雷防护

防护原理

直击雷是指雷电直接击中建筑物、通信设备等目标。直击雷防护主要通过接闪器(如避雷针、避雷带、避雷网等)将雷电吸引到自己身上,然后通过引下线将雷电流安全地导入大地,从而保护建筑物和设备免受直击雷的直接袭击。


具体措施

安装避雷针:在通信基站、机房等建筑物的顶部安装避雷针,避雷针的高度和数量应根据建筑物的尺寸和所在地区的雷电活动强度进行合理设计。避雷针应与引下线可靠连接,引下线一般采用镀锌圆钢或扁钢,其截面积应满足雷电流通过的要求。

设置避雷带和避雷网:对于一些平面较大的建筑物,如通信机房的屋顶,可以设置避雷带或避雷网。避雷带一般沿屋顶边缘布置,避雷网则是在屋顶上形成网格状布置。避雷带和避雷网也应与引下线可靠连接。

接地系统:良好的接地系统是直击雷防护的关键。接地装置应采用多根接地极,接地极之间的距离应符合规范要求。接地电阻应满足设计要求,一般通信基站和机房的接地电阻应不大于 10Ω。


三、第一级防雷保护

防护原理

第一级防雷保护主要针对进入通信电源系统的室外线路(如交流输入线路、直流馈电线路等)进行防护,防止雷电感应和雷电波沿线路侵入电源系统。它通常安装在电源系统的入口处,能够承受较大的雷电流冲击,将大部分雷电流泄放入地。


具体措施

安装电源防雷器:在交流配电箱的输入端和直流配电屏的输入端安装电源防雷器。电源防雷器应选择通流容量大、响应时间快、残压低的产品。例如,对于交流 380V 电源系统,可选用通流容量为 40kA - 100kA 的电源防雷器;对于直流 -48V 电源系统,可选用通流容量为 20kA - 50kA 的电源防雷器。

正确接线:电源防雷器的接线应正确,其输入端应与电源线路连接,输出端应与设备的电源输入端连接。同时,防雷器的接地线应与接地系统可靠连接,接地线的截面积应不小于 16mm²。


四、第二级防雷保护

防护原理

第二级防雷保护是对第一级防雷保护的补充,进一步降低残留在电源线路上的雷电过电压,保护通信设备内部的电源模块。它通常安装在通信设备的电源输入端附近,能够更精细地限制雷电过电压的幅值。


具体措施

安装精细电源防雷器:在通信设备(如交换机、路由器、基站设备等)的电源输入端安装精细电源防雷器。精细电源防雷器的通流容量相对较小,但残压更低,能够更好地保护设备内部的敏感元件。例如,可选择通流容量为 5kA - 10kA 的精细电源防雷器。

合理布局:精细电源防雷器应尽量靠近设备的电源输入端安装,以减少雷电过电压在线路上的传播距离。同时,要注意防雷器与其他设备之间的间距,避免相互干扰。


五、第三级防雷保护

防护原理

第三级防雷保护主要是针对设备内部的电路板、芯片等微电子元件进行防护,防止微小的雷电感应过电压对这些元件造成损坏。它通常采用瞬态电压抑制二极管(TVS)、压敏电阻等元件来实现。


具体措施

集成防护元件:在设备内部的电路板上,可以集成瞬态电压抑制二极管(TVS)或压敏电阻等防护元件。这些元件具有响应速度快、残压低的特点,能够在雷电感应过电压出现时迅速将其限制在安全范围内。

优化电路设计:通过合理的电路设计,如采用滤波电路、隔离电路等,进一步降低雷电感应过电压对设备内部元件的影响。例如,在电源输入端设置滤波电路,可以滤除高频的雷电干扰信号。


通信电源系统的防雷保护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综合考虑直击雷防护和各级感应雷防护,采用多种防护措施相结合的方式,才能有效保障通信电源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在实际应用中,应根据通信电源系统的具体情况和所在地区的雷电活动特点,合理选择和配置防雷保护设备。                      http://www.48v-power.com/

郑重声明:资讯 【通信电源系统防雷保护方式及等级划分】由 深圳市华强伟业电源技术有限公司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www.qiyeku.cn)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会员咨询QQ群:902340051 入群验证:企业库会员咨询.
免费注册只需30秒,立刻尊享
免费开通旗舰型网络商铺
免费发布无限量供求信息
每天查看30万求购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