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屠宰场在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含有血液、油脂、蛋白质、脂肪和有机物的废水,这些废水若未经处理直接排放,会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甚至威胁人类健康。因此,污水处理是屠宰场运营中不可或缺的环节。污水处理药剂作为高效、经济的处理手段,在屠宰场废水处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将详细介绍屠宰场污水处理药剂的作用及其使用方法。
一、屠宰场污水的主要特点
屠宰场污水具有以下特点: 1. 高有机物含量:废水中含有大量血液、脂肪、蛋白质等有机物,化学需氧量(COD)和生物需氧量(BOD)较高。 2. 高悬浮物(SS):废水中含有大量固体颗粒,如碎肉、毛发、内脏残渣等。 3. 高油脂含量:动物脂肪在废水中形成浮油,影响后续处理。 4. 高氨氮和磷含量:由于动物粪便和血液的存在,废水中的氨氮和磷含量较高。 5. 微生物污染:废水中可能含有病原菌,如大肠杆菌、沙门氏菌等。
针对这些特点,污水处理药剂可以有效去除污染物,提高处理效率。
二、屠宰场污水处理药剂的作用
污水处理药剂在屠宰场废水处理中主要发挥以下作用:
1. 絮凝沉淀作用 作用机理:絮凝剂(如聚合氯化铝PAC、聚丙烯酰胺PAM)通过电荷中和和吸附架桥作用,使废水中的细小悬浮物和胶体颗粒聚集成较大的絮体,便于沉淀或气浮去除。 适用污染物:去除血液、蛋白质、脂肪、毛发等悬浮物。
2. 破乳除油作用 作用机理:破乳剂(如阳离子型破乳剂)能破坏废水中的乳化油滴,使油脂聚集成大颗粒,便于分离。 适用污染物:去除动物油脂,防止其堵塞管道或影响生化处理。
3. 氧化降解有机物 作用机理:氧化剂(如次氯酸钠、过氧化氢、臭氧)能分解废水中的有机污染物,降低COD和BOD。 适用污染物:降解血液、蛋白质等难降解有机物。
4. 调节pH值 作用机理:屠宰场废水通常呈酸性或碱性,需用酸碱调节剂(如氢氧化钠、硫酸)调整pH至69,以利于后续处理。 适用污染物:优化处理环境,提高絮凝和生化处理效果。
5. 杀菌消毒 作用机理:消毒剂(如次氯酸钠、二氧化氯)能杀灭废水中的病原微生物,防止疾病传播。 适用污染物:去除大肠杆菌、沙门氏菌等有害微生物。
三、屠宰场污水处理药剂的使用方法
1. 絮凝剂(PAC/PAM)的使用 投加方式:先投加PAC(聚合氯化铝),搅拌反应510分钟,再投加PAM(聚丙烯酰胺)促进絮凝。 投加量:PAC通常为50200mg/L,PAM为15mg/L,具体需根据水质调整。 操作要点:确保充分混合,避免过量投加导致污泥量增加。
2. 破乳剂的使用 投加方式:在预处理阶段投加,与废水混合后静置或气浮分离油脂。 投加量:一般为50200mg/L,视油脂含量而定。 操作要点:需先进行小试确定zj投加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