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的规模化养猪起始于1987年,当时的养猪目的主要是要保证北京的市场供应,那年因春节将到,北京市场猪肉供应短缺,为了解决春节猪肉供应,虽紧急到外地调运,但外地猪肉也很紧张。由此导致北京市政府责令当时的北京市畜牧局尽快拿出北京市开展规模化养猪的方案并尽快推进规模化养猪。当时北京在规模化养猪方面没有一点儿经验,他们到几个养猪业发达的国家考察后拿出了在北京推行规模化养猪的方案,方案提出要在北京市建起1254个规模化猪场。因为农村的经济发展很快,过去以补贴家庭经济来源为目的传统家庭养猪将大量减少。由于环保治理要求和养猪技术、防病防疫方面的严格标准,传统家庭养猪将逐渐被拥有先进技术、先进管理、完备的疫病防治生物安全体系的规模化养猪场所取代。目前,传统家庭养猪正处于向集约化、规模化养猪方向转变。规模化养猪设备将促进养猪业持续健康发展,这将是未来养猪业发展的必由之路。那时,国营的猪场存栏头数在200头左右,而要求新建的规模化养猪设备必须每家达到100头以上。当时很多人对规模化养猪的意义不认识。为此,市畜牧局就专门组织各区县的畜牧局长开会、培训。可以说,规模化养猪在北京起步非常艰难。经过近十几年的发展,北京虽然已建起了不少规模化的猪场,但据调查,在北京市70%左右还是传统的农民家庭养猪。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村传统的家庭养猪总量将逐步萎缩。
以上可以看出规模化养猪设备在欧美发达国家已延续近半个世纪,而我国的规模化养猪起步较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