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国水泥产业的转型升级正在波澜壮阔的行进之中。业内外广泛的共识是,推动水泥产业转型升级的巨大推动力来自两个方面。一是来自市场,当前我国水泥行业产能已经出现全局性、全方位的过剩,一部分水泥企业部分生产线已限产、停产,竞争加剧,企业效益明显下滑。但是,另一方面,新增产能却屡禁不止,目前仍在新建的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有210条,将新增熟料产能3亿吨。截至2011年年底,全国共新建了463条生产线,新增熟料产能5.47亿吨。我国水泥产能总量已经{jd1}性、全面性过剩是不争的事实。二是来自政府,温家宝总理在十一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指出,“以汽车、钢铁、造船、水泥等行业为重点,控制增量,优化存量,推动企业兼并重组,提高产业集中度和规模效益”,要求政府有关部门“把好土地、信贷、节能、环保、安全、质量等准入和审核关”,“进一步淘汰落后产能”。混凝土外加剂
面对市场严峻的局面和政府严肃的态度,我们应该深切地感受到水泥产业转型升级是一项迫在眉睫刻不容缓的任务。在水泥行业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产业转型升级、调整结构的重要思路中,除了遏制存量产能过剩和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外,还有一条很重要的路径就是延伸水泥企业的产业链,部分企业进入水泥混凝土制品和预拌混凝土产业就是非常符合市场发展规律的一项选择。如何考量和评估水泥企业向水泥混凝土制品和预拌混凝土产业延伸的机遇和价值呢?通过认真的观察和梳理,我们认为,水泥企业近期进入或做强预拌混凝土产业正逢政策的{zj0}时期。
引导、促进、规范是政策规章的着力点
2012年5月29日,北京市公布了《关于加快推进本市散装预拌砂浆应用工作的通知》,规定自今年10月1日起,北京中心城区等重点地区,以及所有政府投资建设的工程,使用砌筑、抹灰、地面类砂浆,应当是散装预拌砂浆。北京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负责人表示,使用散装预拌砂浆对治理PM2.5,改善首都环境将发挥重要作用。
在保护环境、节约能源、节约资源等诸项基本国策日渐发力的背景下,我国预拌混凝土(砂浆)政策规章的制定正在不断提速,北京市出台《关于加快推进本市散装预拌砂浆应用工作的通知》正是其中的一个音符。换个角度看,我国预拌混凝土(砂浆)产业发展正在步入政策{zj0}期。
据不wq统计,2011年,已经先后有北京市及广东省、山东省、湖北省、江苏省等多地的政府相关部门出台了关于对“使用预拌混凝土、预拌砂浆的管理规定”或“管理办法”,其中珠海市是以珠海市人民政府市长令的方式予以公布的。其他一些省市还颁布了相应的规定,如北京市《混凝土预制构件行业发展专项规划》、江苏省《预拌混凝土绿色生产管理规程》、上海市《关于在本市范围内推选环保搅拌站的通知》等,重庆市、杭州市还颁布了预拌商品混凝土行业2011~2015年发展规划。
针对一项建筑材料产业的进步发展而由政府有关部门出台专门政策规章的情况并不多见,而预拌混凝土(砂浆)产业则拥有这种市场地位。目前,我国混凝土产业的政策规章建设已进入加快提升的通道,这对推动混凝土产业的发展将起到重要作用。纵观这些城市出台的政策规章,不难看出,引导、促进、规范预拌混凝土(砂浆)产业的健康发展是其最重要的出发点。
南雄鼎成化工有限公司,广州市诺康化工有限公司资讯部 0751-3862148 400-8565-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