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中国企业库   [请登陆]  [免费注册]
小程序  
APP  
微信公众号  
手机版  
 [ 免责声明 ]     [ 举报 ]
客服电话:13631151688
企业库首页>资讯
行业
超级猎聘人才网 广告

打掉“不怕查”化肥的保护伞

作者:广西玉林远东芬林化肥有限公司 来源:ydfl 发布时间:2013-10-21 浏览:1068

农资打假历来备受重视,全社会对假农资喊打声一片。然而,假农资猖獗依旧。笔者在基层发现,问题关键还是出自执法部门,“养鱼执法”、权力寻租成了公开的秘密,一些“潜规则”成了zjmj者的保护伞。
    作为一名基层农资零售商,笔者多年来掌握了这样的情况:很多农资店都公开摆放着一些“不怕查”的假冒伪劣复合肥,另一些“怕查”的则藏在库里。这些复合肥一般由当地小厂生产,“怕查”、“不怕查”,厂家业务员会事先告诉经销商。
    何为“不怕查”化肥?就是产品虽都不达标或偷减含量,但成分还在。比如总养分含量40%的,却标识为45%或48%或51%,要不就把氯基复合肥标识为硫基复合肥,这样做有利于提高零售价格。假冒伪劣复合肥在进入市场以前,厂家事先和有关部门打好招呼,上缴一定数额的“保护费”,达成某种默契,经销商尽可放心大胆出售。
    何为“怕查”化肥?就是质量确实很差,厂家从包装到含量会根据经销商的事先约定专门灌装。这类肥料经销商一般不会公开出售,比如在捆绑销售中,进价60元/捆的地膜,绑上一袋这样的复合肥,就只卖到50元/捆。表面上让农民觉得价格便宜,而暗中却从量上拉动劣质化肥的销售。试想,卖一捆地膜就要亏10元,经销商只有从劣质化肥那里加倍赚取回来。加之劣质化肥进价低,加价空间较大,利用明降暗升的伎俩,蒙蔽不明真相的农民。当然,据笔者了解,这也是不少经销商面对恶性竞争时的无奈之举。
    笔者认为,假农资之所以屡禁不绝,根本原因在于监管失控。一是“养鱼执法”、权力寻租。所谓打假,就是假打,打来打去,无非是为了一时新闻宣传的需要,或是为了某些官员的形象塑造。二是受阻于“潜规则”。zjmj者利用人际关系,通过一系列“公关”手段,上缴一定数额的“保护费”给有关执法部门,请求在其辖区内获得庇护,于是假冒伪劣就可以公开摆上货架销售了。这就是为什么近年来业内普遍反映相关部门打大不打小、打真不打假的真正原因——为了局部地区或小部门利益,不惜牺牲农民利益已成顽疾。只要这类顽疾存在,假农资就很难被真正清出市场,坑农、害农事件就难以销声匿迹。
    看来,首先打掉其后的保护伞,才是农资打假重中之重。(厉金芹)
(责任编辑:焦培培)

郑重声明:资讯 【打掉“不怕查”化肥的保护伞】由 广西玉林远东芬林化肥有限公司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www.qiyeku.cn)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会员咨询QQ群:902340051 入群验证:企业库会员咨询.
免费注册只需30秒,立刻尊享
免费开通旗舰型网络商铺
免费发布无限量供求信息
每天查看30万求购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