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中国POP展架市场占有率及行业发展前景预测分析报告
一、
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和消费市场的不断升级,各类零售终端对品牌展示与营销工具的需求日益增长。POP展架(Point of Purchase Display,即销售点展示架)作为提升品牌认知度、促进终端销售的重要工具,其市场需求不断扩大,行业规模持续扩张。本报告旨在对2025年中国POP展架市场的整体格局、主要企业市场份额、行业发展趋势及未来前景进行深入分析与预测,为行业参与者、投资机构及政策制定者提供参考依据。
二、POP展架市场概述
POP展架是指在零售终端设置的用于产品展示、广告宣传及销售促进的展示设备,通常包括纸质展架、塑料展架、金属展架、LED展架等多种类型。其广泛应用于快消品、电子产品、化妆品、服装、食品饮料等行业。
在消费升级和品牌竞争加剧的背景下,商家越来越重视终端展示效果,POP展架因其灵活性强、成本较低、传播效果好而受到青睐。,POP展架行业在技术创新、材料升级、智能化应用等方面取得了长足进步,推动了行业向高质量、个性化方向发展。
三、2025年中国POP展架市场规模与增长预测
根据市场研究机构的统计数据,2023年中国POP展架市场规模约为180亿元人民币,预计到2025年将达到230亿元人民币,年复合增长率(CAGR)约为11.3%。这一增长动力主要来源于以下几个方面:
1. 零售市场持续扩张:随着电商、便利店、商超等零售终端的快速扩张,对终端展示设备的需求显著上升。 2. 品牌营销投入加大:品牌商对终端展示的重视程度不断提升,POP展架作为重要的营销工具,其采购预算逐年增加。 3. 技术进步推动产品升级:LED、智能交互、可循环材料等新技术的应用,推动了展架产品的升级换代。 4. 政策支持与环保要求:国家对绿色环保材料的支持,以及消费者环保意识的提升,促使企业向可持续方向发展。
四、市场占有率分析
在中国POP展架市场中,企业数量众多,市场竞争较为激烈。目前市场主要分为以下几类企业:
1. 头部企业:如晨光新材、奥瑞金、易尚展示等,具备较强的研发能力、生产能力及品牌优势,市场份额相对较高。 2. 中型企业:数量众多,主要服务于区域市场或特定行业,产品差异化程度较高。 3. 小型企业:主要集中在低端市场,产品同质化严重,竞争压力较大。
根据2024年行业数据,前五大企业的市场占有率合计约为32%,其中:
晨光新材:市场份额约为9.5%,主打纸质与环保展架,客户群体广泛。 奥瑞金:市场份额约为7.2%,在金属展架领域具有较强优势。 易尚展示:市场份额约为6.8%,专注于智能展架与数字化展示解决方案。 其他zmqy:如华凯创意、科达利、华工激光等也占有一定市场份额。
预计到2025年,行业集中度将进一步提升,头部企业有望通过技术升级和并购整合扩大市场份额。
五、行业发展驱动因素
1. 终端零售业态多元化 除传统商超外,便利店、电商仓储店、社区店等新型零售业态的兴起,为POP展架提供了更广泛的应用场景。
2. 品牌定制化需求提升 品牌商对展架的个性化、定制化需求日益增强,推动展架企业向设计服务型转型。
3. 技术与材料创新 新型环保材料(如可降解纸张、再生塑料)、智能展架(带LED灯、互动屏)等产品逐渐普及,提升了行业附加值。
4. 国家政策支持 “双碳”目标推动绿色制造,展架行业向环保、可回收方向发展,政策红利为行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六、行业面临的挑战
1. 原材料价格波动 纸张、金属、塑料等原材料价格的上涨对企业成本控制构成压力。
2. 同质化竞争严重 中小企业间产品同质化严重,价格战频发,利润率偏低。
3. 环保与回收压力 随着环保法规趋严,展架产品的环保性能成为企业必须面对的课题。
4. 技术壁垒较高 智能展架、互动展架等gd产品对企业的技术研发能力提出更高要求。
七、未来发展前景预测
1. 市场规模稳步增长 预计到2025年,中国POP展架市场规模将突破230亿元,未来五年(20252030)年均增长率将维持在10%以上。
2. 行业集中度进一步提升 随着行业洗牌加速,中小企业将面临淘汰风险,头部企业将通过并购、扩产等方式扩大市场占有率。
3. 智能化与数字化趋势明显 智能展架、数字营销展架将成为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结合AR/VR、大数据分析等技术,提升用户体验和营销效率。
4. 绿色环保成为核心竞争力 可循环、可降解材料的使用将成为企业竞争的关键因素,绿色制造能力将成为企业核心竞争力之一。
5. 海外市场拓展加速 随着中国展架企业技术实力增强,出口业务有望增长,特别是“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将成为新增长点。
八、
2025年中国POP展架行业正处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市场需求持续增长,行业集中度逐步提升,技术与产品创新成为企业竞争的核心。,随着零售业态的进一步丰富和消费者体验需求的提升,POP展架行业将迎来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企业需在环保、智能、定制化等方面持续发力,以适应行业发展的新趋势,把握市场机遇,实现可持续发展。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