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寒时处二三九、天寒地冻冷到抖。在这寒冷的冬天,民源家政带着满满的温暖与关怀,与您共迎风雪。
小寒防寒潮,守住心脑血管底线
小寒时节,凛冽寒意扑面而来,此时低温极易成为心血管疾病的“导火索”。人体一旦吸入冷空气,体表血管迅速收缩,周边血管阻力陡然增大,血压也随之节节攀升,这无疑大大增加了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风险。
但寒邪并非单一“劲敌”,湿邪同样不可小觑。中医古训有云“寒性凝滞,寒性收引”,天寒地冻之际,关节疼痛、颈椎病频繁发作,心脑血管疾病更是乘虚而入。
面对如此严峻考验,保暖无疑是重中之重。特别是肩颈部、脚部这些血液循环末梢、热量易散失的部位,一条温暖的围巾、一双厚实的棉袜,便能为健康增添一份保障。家中老人更是需要重点关怀,保暖之余,室内通风同样关键,新鲜空气的流通能有效降低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隐患,助大家安然度过小寒。
小寒保暖,从“头”开始
中医有云,头为诸阳之会,汇聚人体阳气。小寒时节外出,凛冽寒风呼啸,头部首当其冲,最易遭受寒邪侵袭。寒邪堪称百病之源,一旦趁虚而入,日积月累,便为疾病埋下隐患。
头部保暖可不单是出门扣上一顶帽子了事,三九天里,细节关乎健康大局。出门前、睡前洗头,稍有不慎,湿发遇冷,寒气便会悄然钻进体内,为“冬病”滋生提供温床。
再者,小寒养生讲究顺应天时,早睡晚起堪称妙法。此时昼短夜长,充足睡眠能养人体阳气,为身体筑牢保暖根基。况且小寒期间低温、风雪频繁来袭,保暖毋庸置疑是第一要义,护住周身温暖,方能安然度过寒冬。
动出健康,御冬有方
虽有“冬练三九”之说,但小寒之际运动有章可循。首先,锻炼时机要选对,务必等到日出之后,让清晨初升暖阳驱散寒意,此时开启运动,身体能更好适应。
热身环节切不可敷衍,充分活动关节、舒展肌肉,待全身暖意融融,再适度褪去外衣,开启正式锻炼。运动过程中把握好“度”,以微微出汗、不感疲惫为佳,避免大汗淋漓伤了胃气。锻炼结束,别贪图一时凉快,迅速穿衣保暖,严防寒邪乘虚而入。
运动项目多样,长跑强心肺、滑雪添乐趣、跳绳增活力、踢毽子焕朝气,任你挑选。还可借鉴《遵生八笺》里的“十二月坐功”:每晚 11 时至凌晨 3 时,趁夜深人静,正坐凝神,一手抱脚,一手抬腿向头上方发力,左右各做三至五次,之后叩齿三十六次,静心调息吐纳,将津液缓缓咽入丹田九次,于动静结合中汇聚能量,助力安稳过冬。
民以食为天,养身以食为先
小寒正值寒冬,土气旺盛而肾气相对较弱。此时在饮食上,需遵循宜减甘增苦的原则,注重补心助肺,温和调理肾脏。民间素有“三九补一冬”之说,不过小寒之际切不可过度大补。
食材选择颇为丰富,像羊肉、牛肉,能暖身滋补;芝麻、核桃、杏仁、瓜子、花生、棒子、松子、葡萄干等坚果与干果,可为身体补充能量、滋养脏腑。还可巧妙搭配药膳,让营养与美味兼具,助力身体调养。
需要格外留意的是,冬季人体消化功能相对较弱,辛辣、油腻、凉性食物应谨慎食用。此类食物不仅会加重肠胃负担、阻碍消化吸收,对患有三高的人群而言,更可能致使病情恶化,给健康带来诸多隐患。遵循小寒饮食之道,为身体筑牢健康根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