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污水处理技术,按处理程度划分,可分为一级、二级和三级处理工艺。污水一级处理应用物理方法,如筛滤、沉淀等去除污水中不溶解的悬浮固体和漂浮物质。污水二级处理主要是应用生物处理方法,即通过微生物的谢作用进行物质转化的过程,将污水中的各种复杂的有机物氧化降解为简单的物质。生物处理对污水水质、水温、水中的溶氧量、pH值等有一定的要求。污水三级处理是在一、二级处理的基础上,应用混凝、过滤、离子交换、反渗透等物理、化学方法去除污水中难溶解的有机物、磷、氮等营养性物质。污水中的污染物组成非常复杂,常常需要以上几种方法组合,才能达到处理要求。

清理化粪池也不是很难的事,清理化粪池的方法:
先用打开化粪池的盖板,在用长棍或竹竿之类的东西搅散里面的杂物结块层,将吸粪车的吸粪胶管放入化粪池内,启动吸粪车的开关将池内的化粪结块物吸完为止,盖好化粪池井盖,用清水冲洗工作现场及工具。
清理后池内无积物浮于上面,出入口畅通保持污水不溢出地面,这就是清理化粪池的程序。 在化粪池井盖打开10-15分后,人要远离池边,更不能在池边点火或吸烟,因为池内会有沼气出来,防止着火发生危险,人不要下到池内工作防止中毒,池盖打开后工作人员不能离开现场,清洁好后要马上盖行人掉进去发生危险。

化粪池作为有一百多年历史的传统环保设施,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城市现化的发展,也出现了与社会发展背离的问题,亟待解决,主要表现在:
污泥的处置问题
按照化粪池的技术标准,化粪池的污泥清掏时间一般为90天、180天、360天,[2] 被清掏的污泥可以作为有机肥料,或者进行无害化处置。但是,随着化肥的广泛使用,社会的发展,使用粪便肥料越来越少,与此同时,我国污泥处置行业严重滞后,粪便污泥的无害化处理不足,我国13.6亿人每年产生超亿吨的粪便污泥,根据统计局数据,2012年无害化处理的粪便污泥只有801.4万吨。大量粪便污泥的清掏转移,造成了二次污染。因此,如果不能解决化粪池污泥的无害化处置问题,化粪池污泥就会成为水污染的污染源,化粪池问题是关系水污染治理成效的环保问题。
化粪池的堵塞问题
化粪池沉积污泥,底部是沉积污泥,表层是漂浮污泥,中间是悬浮污泥及污水,化粪池由隔墙分隔为两格化粪池或三格化粪池,隔墙上的过水洞口位于化粪池隔墙的中间部位[2] ,如果化粪池没有及时清掏,当化粪池沉积污泥超出过水洞口的高度,污泥就会堵塞洞口,造成化粪池堵塞。化粪池的堵塞问题严重影响了用户的正常生活,是亟待解决的化粪池应用问题。
